生態環境部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組織制定了《碳排放權登記管理規則(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和《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并于近日印發。
上述針對碳排放權交易、登記和結算的文件,是近期相關主管單位一攬子政策中的一部分,意味著全國碳市場啟動的臨近。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陳志斌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總體方向性文件的指導下,未來上海和湖北兩個交易所將有依據地出臺更多實施細則。
碳排放權交易機構實行漲跌幅限制制度
公告明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根據安排,注冊登記機構通過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對全國碳排放權的持有、變更、清繳和注銷等實施集中統一登記。注冊登記系統記錄的信息是判斷碳排放配額歸屬的最終依據。
在交易方面,碳排放權交易應當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交易主體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應當在交易機構開立實名交易賬戶,取得交易編碼,并在注冊登記機構和結算銀行分別開立登記賬戶和資金賬戶。每個交易主體只能開設一個交易賬戶。
碳排放配額交易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價格”為計價單位,買賣申報量的最小變動計量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申報價格的最小變動計量為0.01元人民幣。交易機構應當設定不同交易方式的漲跌幅比例,并可以根據市場風險狀況對漲跌幅比例進行調整。當交易價格出現異常波動觸發調節保護機制時,生態環境部可以采取公開市場操作、調節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使用方式等措施,進行必要的市場調節。
管理規則要求,注冊登記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作為結算銀行,并在結算銀行開立交易結算資金專用賬戶,用于存放各交易主體的交易資金和相關款項。注冊登記機構對各交易主體存入交易結算資金專用賬戶的交易資金實行分賬管理。注冊登記機構與交易主體之間的業務資金往來,應當通過結算銀行所開設的專用賬戶辦理。
陳志斌告訴記者,目前市場比較期待和關注投資機構和個人是否可以參與交易,如果可以,參與的流程和條件如何,怎么評估等內容都需要在后續細則中得到明確。
第一個履約周期分配配額將很快發放
去年底生態環境部正式出臺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要求今年1月29日前完成預分配。上海證券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分配配額將很快發放,通過全國各省級生態環境廳核對企業配額發放數量,將配額分別發放至本省(市)重點排放單位登記賬戶。
根據配額分配方法,對2019-2020年配額實行全部免費分配,并采用基準法核算重點排放單位所擁有機組的配額量。重點排放單位的配額量為其所擁有各類機組配額量的總和。
“配額分配方法供需平衡,行業總體壓力不大。針對燃煤機組有購買配額填補缺口的要求。燃氣機組即使有配額缺口也不需要額外購買,有盈余可以出售,對于先進燃氣機組將起到鼓勵作用?!标愔颈蟊硎?。
2011年以來,國家在7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截至今年3月,共覆蓋20多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企業,累計覆蓋4.4億噸碳排放量,累計成交金額約104.7億元,是全球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業內人士預計,2021年我國碳交易市場成交量或將達到2.5億噸,為2020年各試點交易所交易總量的3倍,成交金額將達60億元。
電力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步伐也已經邁出。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近日向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發出委托函,正式委托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開展建材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
據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綠色金融委員會副秘書長梅德文預測,如果未來碳交易市場從電力行業擴大到石化、化工、鋼鐵、建材、有色、造紙、航空等8大行業,交易規模配額規模預計會到50億噸。